韩漫窝
  1. 韩漫窝
  2. 其他小说
  3. 将军好凶猛
  4. 第八十三章 鏊战
设置

第八十三章 鏊战(2 / 2)


这并非一项多艰难的任务。

不过萧林石显然也没有指望凭借垮塌的城楼就能将胜德门完全封住他将一千多精锐骑兵部署在西城胜德门外的树林边不仅始终没有撤走甚至还从城中组织精壮蕃民在胜德门外部署防线。

在没有增援接应又没有大批重型战械配合天雄军即便能及时清除封堵胜德门的障碍物但面对一千精锐骑兵的封锁、拦截如何从两三丈宽的城门洞杀出并在城外站住脚?

顶着对方精准射来的箭雨每次从狭窄的城门洞派出一两百步骑与精锐敌骑在胜德门前野战吗?

不过只要刘世中、蔡元攸能从应州调派五千骑兵过来将胜德门外的胡骑赶走重新掌握大同城外的主导权令胜德门重新贯通起来即便无望歼灭城中反抗蕃民天雄军还是有机会从容撤出的。

这时候除了徐怀没有人能断定援军一定不会到来。

所以萧林石不敢松懈希望更早摧垮天雄军的意志。

除了在胜德门外部署防线外反抗蕃民午后也从两翼频频发动攻势。

反抗蕃民显然也不会忘了南北城墙是两条极佳的进攻通道。

谁能获得南北城墙的控制权还可以居高临下射杀城下之敌从而获得更大的优势。

徐怀此时当然不会容忍别人染指北城墙的控制权通过朱沆向葛怀聪强硬要求监军使院自行负责北城墙及驻院附近的防御。

特殊时期监军使院除了有权力征调关押的犯禁兵卒参加作战外监军使(兵马都监)作为正儿八经的副帅直接节制诸部兵马也是完全合乎规矩的。

葛怀聪之前排斥、

压制监军使院是厌恨监军使院对他的牵制不喜朱沆对他指手划脚但此时他却是巴不得朱沆及监军使院能帮他分忧。

在他看来监军使院作为战事设置的机构战事一旦完结就会随王番归京而撤消他也完全不可能担忧监军使院能一直插手天雄军的统兵权。

在他看来就算他葛家同意朝廷也不会容许破坏祖宗规法的存在。

从北城墙第五座马面墙战棚往东城内外区域都落入反抗蕃民手里。

而蕃民多擅骑射城墙上又太过狭窄即便用大盾遮护严实也无法避免反抗蕃民投掷石木伤人。

徐怀手里能用的精锐兵马有限容不得损失太多他最后就选择在第五座马面墙战棚据守用偏厢车、拒马等障碍物在前面封堵城道。

除了二十张神臂弩徐怀还将到大同后紧急组装出来的两架床子弩一架小型冲车置于战棚之内压制反抗蕃民接近。

徐怀同时还在紧挨着北城墙第五座马面墙战棚下的巷道前建立防御。

无论是城墙还是巷道都仅有两到三丈宽只要提前部署冲车、偏厢车除非对方有相应的战械进行对冲或许大规模拆除两侧的屋舍在阵后架上投石弩要不然仅用人力是极难攻克的。

没有外援天雄军始终被压制在西城攻陷内城又无望徐怀预计葛怀聪撑不过两三天就会想着逃命。

而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他还不担心萧林石能紧急组织匠工制造战械来强攻这边。

而徐怀这么做除了要彻底控制西北角楼下方的小块区域外除了要让新编的六百桐柏山卒以新的编队适应战场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叫天雄军诸部桐柏山卒进一步注意到他们的存在。

除开沿西大街组织兵马强攻内城外天雄军与反抗蕃民在南北两翼利用二十几条街巷进行对峙作战监军使院所负责的对峙阵地可以说极为狭窄。

这时候天雄军在其他对峙战场以结阵防御为主就怕动静太大吸引蕃民精锐来攻徐怀却将原先置于角楼里的那座战鼓摆到第五战棚前“咚咚咚”的敲个不停风骚无比生怕别人注意不到这边。

入夜之后徐怀还是在北城墙上点燃十数堆篝火组织夜战。

徐怀看得很清楚萧林石直接掌握的精锐骑兵一方面要在胜德门外建立拦截防线另一方面他在恢河北岸哪怕是故布疑阵吓阻东路军北援也要留下足够的机动兵马。

这意味着萧林石能直接派入大同城、组织蕃民反攻的嫡系精锐非常有限。

蕃民士气旺盛又擅骑射压住士气涣散、掺杂大量老弱病残的天雄军打没有什么问题但此时还没有能力啃硬骨头。

反抗蕃民里特别还是缺少能步战攻坚的精锐——这本身就不是以骑射著称的游牧民族所擅长的。

萧林石也不可能在这些部族避祸大同城之前就装备用于步战攻坚的战械。

北城墙搞得声势越盛萧林石越不可能轻易拿出宝贵的精锐在这么狭窄的对峙战场白白消耗掉。

萧林石的初衷也绝非要跟大越兵马拼个你死我活。

他能够在更大范围的对峙战场上一步步稳扎稳打的挫击天雄军的士气一步步积攒更多的优势特别此时正是他借助对峙战事组织快速将原本不归他直接统辖的诸蕃部族青壮都融入到兵马编制中来的良机何苦咬住北城墙这一条完全不利于他们展开的战线死啃?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