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漫窝
  1. 韩漫窝
  2. 其他小说
  3. 一人之下,山海画妖
  4. 第一百八十一章 《九序心法》(下)
设置

第一百八十一章 《九序心法》(下)(1 / 2)


x 一人之下山海画妖负骨游方第一百八十一章《九序心法》第182章《九序心法》

九序之五曰:采取天地以取药物!

此阴丹已结而生意未足而温之养之者药物也。

亥子之间天地一阳来复巳午之间天地一阴来姤惟吾身之天地也然故亥子采阳自下转上巳午采阴自上转下而旋转乾坤以会而归之乎。

太极者取而收之者也。所以然者诚以我与天地非有二者夫我与天地既不二而采取之方有不收吾身而有余耶。

阴阳五行之气天地人本相流通联属者也故人巳午之间者心脏也属火属阴天也阳中有阳乃真火也。

采取之法不过用我之意就于心宫想一水珠莹白清洁凝之少顷采之下降至于脐部即想变一火珠红光朗耀凝之少顷取而上升至于心宫至心又想变一水珠莹白清洁凝之少顷又采而下复降于脐部至脐又想变一火珠红光朗耀凝之少顷又取而上复升于心宫。

如此依前采而降取而升至第八转降时不降于脐而降于心脐相去之中处。

共成九转以为一遍每行只三遍以为一次又绵绵若存于中宫使真水真火混融以为金丹之药物也。

但此功夫只宜共行四次多则动火而热。

然丹属火不能不热至热即移之脐下一寸三分去处稍停片时即向脐后直上夹脊升出泥丸宫为之外虚处注之其热必退。

退后只依前上泥丸之外功夫行之至三月之久方可转后序功夫。

汉时易学象数派借周易卦象来帮助时序中阴阳之气升降的规律这就是十二辟卦也叫十二消息卦其借用六十四别卦中的十二个卦象来帮助一年十二个月的阴阳升降规律同时也对应着“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律。

而古时丹家非常重视亥子之交的作用一年之中首重冬至子月一日之中首重子时。

因为子时阴极阳生天地一阳初生在人体则指肾间动气肾水中真阳萌动子时修炼采一阳元气午时则阳极阴生天地一阴初生在人体指心中真阴午时修炼采一缕清阴。

向前观之第四序功夫安土敦仁以结阴丹是修炼内在的功夫凝聚人体内在的精华元气结成内丹……

而第五序功夫采取天地以取药物则是由内而外由人体内部扩展到人体外部扩展到天地之间结合时辰、结合天地间阴阳气机的升降来采取药物而其所采药物既有内在的真阳真阴更有外在的天地阴阳二气。

药物之生恍若飘渺难以捉摸因而修炼之时必须致虚守静只有在虚静的境界中才能捕捉到一点灵光。

而与此同时“采药”也是为了下一步“媾阳丹”作准备正所谓——无药则不足以成丹。

……

……

九序之六曰:凝神气穴以媾阳丹。

两肾之间名曰气穴窍中之窍玄之又玄。

老子曰:“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者真去处也。”

心脐之间阴丹已结矣丹属化火温养之久不能不热。

热而移于脐下一寸三分处稍停片时而自脐后上升夹脊、双关至泥丸后循鼻口直至脐下一寸三分去处谓之送归土釜以牢封固。

盖矣俟乎真阳之丹自外而来然神即丹也移丹于土釜即凝神于气穴也。

第五序功夫采药采得药物放于炉鼎接下来的功夫便是烹炼了。

按《九序心法》中的气穴来看分内外两窍窍中还又一窍外窍处两肾之间也就是通常所讲之“命门”也便是下丹田精气出入之所。

命门为水火之宅命门之火乃肾中元阳命门之水乃肾中真阴真阴真阳是得之于父精母血的元气是生命的元始之气受之于父母而藏之于两肾通窍于命门。

元气乃先天之气与生俱来其盛衰便决定了一个人身体的强弱其存亡便决定了一个人生命的存亡。

而在生命的成长过程中元气是渐长渐消处在一个不断消亡的过程中元气一失则生命随之消亡。

因此命门上节言采药功夫既采取肾间动气、也采取天地之间阴阳二气肾为先天之本所以命门也称本根或天地根而在老子那里此称为“玄牝之门”为阴阳相合之处。

在人体内部玄指父精牝指母血父精母血媾合而成一点先天元气藏之于两肾。

在人体外部玄指天牝指地玄牝之门是天地阴阳之气出入之门天地阴阳之气于此媾合也藏之于命门。

《老子河上公章句》曰:「不死之道在于玄牝。」

保住先天元气并温养之使之不失使之巩固这就是“不死之道”!

再说内窍内窍在气穴之内这就是窍中之窍其名“土釜”喩烹药、结丹的器皿。

既然以“土”来命名那么必然与“土”有关古代丹经上的“土釜”通常指称“黄庭”位于腹部在八卦中属“坤卦”其土性温厚能温养药物、结出丹芽。

然而《九序心法》中的“土釜”却是“气穴”之中的“窍中之窍”并非是“中宫黄庭”而是位于“坎位”的“气穴”。

这其中的“土釜”为无形无象之“真土”正如紫阳真人《悟真篇》中所云:「离坎若还无戊己虽含四象不成丹。」五行无土不生成水火无土不交合此为“坎离纳甲之戊巳之土”。

而“土釜”过后便是最为关键的“媾丹”而此序中的媾阳丹之法便是让坎离交会、神气交合、从而阴阳交媾。

凝聚者不仅是要神炁聚合为一处还需收视敛听息心澄虑不动不泄则身心合一神气混融自然丹成!

……

……

九序之七曰:脱离生死以身天地!

前所谓内其身而胎息之有为法也可得而言者也。

从此所谓外其身而虚空之无为法也不可得而言者也学而至此自有没口。

功夫造化于七序则精纯无为矣。

乃能心天地之心气天地之气而身独不为天地之身乎?

夫身既为天地之身矣斯可以脱离母胎生身之处而生死焉我者了不相关也。

有诗曰:“复形全气归天地自然生死不相干。谁知充塞乾坤内只在吾身一粒丹。”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